母亲的一生,虽然年过半百,但已经可以用“伟大”、“成功”等大词儿来形容了。她生于50年代初,经历过“文革”,亲眼见证改革开放的发展,一心想要通过读书走出大山,却留在父母身边善终的一个农村妇女。
一、母亲的厉害
简单的一个字说,母亲很“歪”。在我的记忆中,我们一大家子人,包括父亲和我两个哥哥,没有人敢挑战她的威严。记不清我那一次为什么那么喜欢看那样一部电视剧,母亲怕影响我学习,竟然把家里的电视锁到柜子里。我趁母亲不注意竟然翻墙到邻居家去看我日思夜想的那集电视,当我和邻居的小伙伴正讨论剧里的人物功夫如何了得时,母亲拿着扁担追了进来,轮起就朝我幼小的身体劈了过来。父亲和哥哥们追着母亲,邻居们也劝着,只是父亲至始至终都没敢责怪一声母亲,尽管他心里一直都觉得母亲其实根本没必要这么对我,当时我还那么小,何况只是因为出去看了一直想要看的电视剧。而我会挨打,也恰恰因为母亲觉得我竟然敢不听她的话,她的权威受到了极大挑战。
二、母亲的勤劳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母亲都绝对是一个勤劳的人。
父亲兄妹七个,在爷爷去世之后的大多日子里,叔叔姑姑们和奶奶都挤在我家,十几口人,用村里人的话说就是家里门外被母亲打理得井井有条。母亲在我单位待的时间不是很长,同事们就送了她一个绰号“小蜜蜂”, “小蜜蜂”三个字充满了画面感,它描绘出一个勤劳的身影,在各个角落里砥砺熔炼、期待破茧而出的动人画面。
三、母亲的坚强
我们兄妹三人,最让母亲不省心的是二哥,但母亲最爱的却是二哥。二哥求学的道路是复制母亲的,所以母亲对他一直心存亏欠。二哥最终成为大山里的一个无业游民,每天喜欢喝上二两,喝了四两的那一天骑着摩托车从桥上翻到了桥下,母亲看到血肉模糊的二哥时,知道生死未卜,一大家子人却只有母亲一个人知道招呼着把二哥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医院。二哥在几个月的疼痛和自责中得到重生,母亲的坚毅、平静让我们也渐渐平复,愈发懂得了母亲的艰辛。
母亲40岁以前,是有名的裁缝,为方圆几十里的姑娘小伙们缝过嫁衣,也为无依无靠的老人们免费缝缝补补。我上初中时,母亲开过包子店,绰号“无敌包”,没有一家包子店的综合实力能PK过母亲的。后来,母亲还开过澡堂、贩过瓷器、收过破烂,本着诚实守信的原则,母亲在后来的“生意”中总能成为同行中的常胜将军。
在历史的车轮铿锵有力的声响中,母亲经历了沧海桑田式的变迁。纵然对知识的向往从未在她心中有丝毫减退,对自己半生的经历也一直心存不甘,但她没有抱怨外祖父母的专制,没有抱怨那个年代给予她的不公,她心中那小小的惆怅也在跟父亲并肩作战的生活磨练中逐渐淡去。她一直都心存感激地努力生活着,说只要想到这个伟大时代的风起云涌、风云激荡都有他们那一代人的亲身参与,她就什么也不再计较。母亲曾经很深情地跟我说过一些话,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我感悟出来的意思就是:在年幼无知时,我们轻易就被打上了豪无希望的标签,长大后才知道人生并非只有一种成功,曾输了起跑的我们一样可以到达终点。我们同样有一颗不甘沉论的心,同样有决心和勇气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儿,同样有理由让自己的人生焕发应有的光彩。
当我也成为母亲的时候,更加明白一个道理:子女要对母亲好,丈夫要对妻子好,女人要对自己好。愿我的母亲,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