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校训
    • 学院荣誉
    • 校园环境
  • 学院资讯
    • 学院新闻
    • 通知公告
  • 专业设置
    • 汽车维修
    • 公路施工与养护
    • 无人机操控技术
    •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
    • 会计
    • 交通客运服务
    • 电子商务
  • 招生就业
  • 驾驶学校
  • 培训鉴定
    • 培训简介
    • 培训项目
  • 教育教学
    • 教研成果《公路工程现场检测》
  • 校园生活
    • 学生管理
    • 学生活动
    • 团学动态
  • 党群工作
    • 党群动态
    • 学院通讯
    • 网上党校
    • 不忘初心
  • 财务公开
  • 首页 (current)
  • 学院概况
  • 学院资讯
  • 专业设置
  • 招生就业
  • 驾驶学校
  • 培训鉴定
  • 教育教学
  • 校园生活
  • 党群工作
  • 财务公开
Banner
Banner
Banner
  • 教研成果《公路工程现场检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汽车文化》课程教学探索

上传时间:2019-2-27    浏览量:94456    作者:汽车系    来源:陕西交通技师学院

《汽车文化》课程是我院汽修专业的专业入门课程。课程授课前,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及对学生现状的调查了解,普遍反映学生对这门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存在一定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认真研读了教材和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现状,制定了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通过教学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强调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已是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学习汽车文化知识,在汽车交通意识、汽车市场建设、汽车审美观、消费观等方面,具备丰富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要培养起学生对汽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习的文化素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汽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提高他们鉴赏汽车的能力,更好地享受汽车带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现行的《汽车文化》教材内容大都较多而零散,汽车文化概述、汽车的诞生和发展、汽车公司与车标、汽车与社会、汽车运动汽车知识等教学内容与重点不够突出。

2、教学方法传统,不符合职业教育要求和定位;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激发不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考核方式单一,达不到教学的要求。

三、教学对策

1、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形成完整教学体系。

 1)识车(品牌文化):历史、分类、色彩、造型、未来展望。

   2)学车(制度文化):汽车结构、交通制度、汽车礼仪。

   3)购车(消费文化):审美习惯、流行元素、个性喜好、使用性价、汽车维修。

   4)娱车(边缘文化、设计文化):汽车摄影、汽车报刊、汽车收藏、汽车模特、汽车俱乐部、汽车旅游、汽车音乐、汽车展、汽车创意大赛。

用识车→学车→购车→娱车四个环节,把整个教学环节串联起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中突出重点,识车部分介绍汽车的一般知识历史、分类、色彩、造型、未来展望,重点介绍汽车的品牌文化;学车部分介绍汽车的制度文化,制度讲解汽车的交通制度、汽车礼仪;购车部分介绍汽车的消费文化,如:汽车的审美习惯、流行元素、个性喜好、使用性价、汽车维修制度等;娱车部分重点介绍汽车运动、汽车会展、汽车创意大赛等,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改革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化教学。

采用能力训练项目教学,淡化知识传授,注重学生能力训练,建立“班级汽车文化兴趣小组”,依据课程项目和教学进程,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自行收集材料,在课堂上开展组间竞赛,以课堂讨论、辩论的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本组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全组及个人表现,平定每个人的成绩。学生学期成绩,既与个人表现相关,也与小组整体表现相关。

讨论项目划分如下:

讨论项目1:世界汽车发展史讲座

讨论项目2: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及特点展示

讨论项目3:自主汽车品牌知识报告

讨论项目4:汽车与社会知识讲座

讨论项目5:汽车公害与防治

讨论项目6:未来汽车畅想

通过教学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学生课堂面貌有明显改观,学习兴趣显著提升。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信息资料不全,有些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等。在后续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完善课堂讨论组织环节,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料,不断挖掘学生潜能,力争使课程改革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汽车系:杜西岭

下一页:2018年汽车专业知识竞赛圆满完成
上一页:陕西省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竞赛训练观摩活动顺利开展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汽车文化》课程教学探索

上传时间:2019-2-27    浏览量:94456    作者:汽车系    来源:陕西交通技师学院

《汽车文化》课程是我院汽修专业的专业入门课程。课程授课前,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及对学生现状的调查了解,普遍反映学生对这门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存在一定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认真研读了教材和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现状,制定了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通过教学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强调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已是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学习汽车文化知识,在汽车交通意识、汽车市场建设、汽车审美观、消费观等方面,具备丰富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要培养起学生对汽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习的文化素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汽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提高他们鉴赏汽车的能力,更好地享受汽车带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现行的《汽车文化》教材内容大都较多而零散,汽车文化概述、汽车的诞生和发展、汽车公司与车标、汽车与社会、汽车运动汽车知识等教学内容与重点不够突出。

2、教学方法传统,不符合职业教育要求和定位;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激发不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考核方式单一,达不到教学的要求。

三、教学对策

1、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形成完整教学体系。

 1)识车(品牌文化):历史、分类、色彩、造型、未来展望。

   2)学车(制度文化):汽车结构、交通制度、汽车礼仪。

   3)购车(消费文化):审美习惯、流行元素、个性喜好、使用性价、汽车维修。

   4)娱车(边缘文化、设计文化):汽车摄影、汽车报刊、汽车收藏、汽车模特、汽车俱乐部、汽车旅游、汽车音乐、汽车展、汽车创意大赛。

用识车→学车→购车→娱车四个环节,把整个教学环节串联起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中突出重点,识车部分介绍汽车的一般知识历史、分类、色彩、造型、未来展望,重点介绍汽车的品牌文化;学车部分介绍汽车的制度文化,制度讲解汽车的交通制度、汽车礼仪;购车部分介绍汽车的消费文化,如:汽车的审美习惯、流行元素、个性喜好、使用性价、汽车维修制度等;娱车部分重点介绍汽车运动、汽车会展、汽车创意大赛等,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改革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化教学。

采用能力训练项目教学,淡化知识传授,注重学生能力训练,建立“班级汽车文化兴趣小组”,依据课程项目和教学进程,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自行收集材料,在课堂上开展组间竞赛,以课堂讨论、辩论的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本组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全组及个人表现,平定每个人的成绩。学生学期成绩,既与个人表现相关,也与小组整体表现相关。

讨论项目划分如下:

讨论项目1:世界汽车发展史讲座

讨论项目2: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及特点展示

讨论项目3:自主汽车品牌知识报告

讨论项目4:汽车与社会知识讲座

讨论项目5:汽车公害与防治

讨论项目6:未来汽车畅想

通过教学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学生课堂面貌有明显改观,学习兴趣显著提升。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信息资料不全,有些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等。在后续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完善课堂讨论组织环节,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料,不断挖掘学生潜能,力争使课程改革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汽车系:杜西岭

下一页:2018年汽车专业知识竞赛圆满完成
上一页:陕西省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竞赛训练观摩活动顺利开展

版权所有:陕西交通技师学院   陕ICP备09011520号-1

学院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泾阳永乐)

电       话:029-36381251      传真:029-36382223

招生电话:029-36381250  15394108550    邮编:713702

驾校电话:13186255263   13186253326

总访问量:402753次 陕公网安备61019602000494号

扫一扫
陕西交通技师学院

网站首页
招生就业
驾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