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活动在交通运输部举行。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伟出席并讲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俞家栋宣读表彰决定,与会领导为受表彰代表颁奖。
在此次表彰活动上,我校89级修理班学生、陕西省高速公路路政执法总队第三支队副支队长李坚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李坚事迹简介
李坚,男,汉族,1973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陕西省高速公路路政执法总队第三支队副支队长,分管辖区906公里路政执法工作。从路政执法科科长到副支队长,他始终忠实履行着一名普通党员干部的职责,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从事路政执法工作以来,他把青春全部倾注在陕西高速路政执法事业上:用创新打破执法壁垒,让大件运输从“等不起”变“走得畅”;用铁腕破解路域顽疾,让违法者从“敢嚣张”变“守规矩”;用担当直面急难险重,让被困群众从“盼救援”变“得安心”;用真情贴近司乘群众,让服务从“过得去”变“暖人心”。他以路为纸、以责为笔,在三秦大地上书写着“忠诚担当、执法为民”的答卷,多项工作经验推广至全省路政行业,成为当之无愧的“公路卫士”,2025年7月,荣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创新引领,以智慧破解执法困局
“执法不是死磕条文,而是要在规则与实际间找到最优解。”这是李坚常挂在嘴边的话。在执法队伍改革初期,面对新旧机制交替的阵痛,他率先按下“创新快进键”,用一个个突破性实践为路政执法注入新动能。
2022年,陕西某重点项目需运输一台582吨的超大件设备,这一重量远超常规运输标准,沿途桥梁承重、通行路线规划、应急保障等环节无一不是难题。当时,全省尚无此类超大件运输护送的成熟经验,李坚主动请缨牵头负责。他带领团队翻遍行业规范,驱车实地勘察路线。在预检过程中,该车长120米、共45个轴,阿房宫收费站的检测地磅虽为全省最先进设备,却无法准确检测该车的总质量及轴载分布。他联合省厅、总队相关科室及大队、收费站工作人员,历时数十天精准测算,最终确定总质量和轴载分布,并制定出“分段护航、动态监测、应急备勤”的三维方案。护送当天,他全程蹲守指挥车,确保设备安全抵达目的地。这一案例成为全省首例重点项目超大件运输护送标杆,为后续同类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操作手册”。
执法效率的痛点,往往藏在群众的等待之中。过去,大件运输车辆办理许可、进站核查等流程繁琐,司机常因信息不对称在检测站滞留数天,抱怨“等不起、耗不起”。2022年,李坚在阿房宫超限检测站调研时,听到司机的诉求后彻夜难眠。“必须让数据多跑路,司机少跑腿!”他当即组织团队攻关,创新推出“1+1工作法”:搭建“西宝高速大件运输许可预约检测及通行核查微信群”,实现司机、执法人员、收费站实时信息共享;同步制定《大件运输标准化流程手册》,明确许可申请、路线审核、现场核查等7个环节的时限与责任。实施首月,大件运输车辆平均等待时间从3天缩短至4小时,这一做法被中国公路协会列为全国治超典型案例,在行业内广泛推广。
涉路施工监管曾是支队的“老大难”。由于执法人员多对施工流程、技术规范不熟悉,常出现“监管找不到重点、沟通说不到点子”的尴尬,一项审批往往要在大队与施工单位间反复往返五六次。李坚带着执法证扎进工地,带领业务科室同志顶酷暑、冒严寒,抱着施工方案和图纸跟班学习,从专业名词到实物构造,从数据参数到现场测量,逐项对照安评报告与施工方案,再结合现场实际校验,逐步建立起清晰的施工监管要点清单,让执法人员在监管中明确看什么、查什么、风险点在哪、重点部位在哪,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更关键的是,他创新建立“进场前多方协调会”机制:每次施工前,组织执法人员、施工单位、业主单位“坐在一起说清楚”——施工方案有哪些风险点、执法监管要重点看什么、应急措施如何衔接。这一机制让沟通效率提升60%,原本需要10天推进的监管流程,如今1天就能落地,更让支队从“门外汉”变成全省涉路施工监管的“样板队”。
刚柔并济,以坚守捍卫路产路权
“路政执法者的肩上,扛着千万司乘的安全。”面对侵害路产路权的违法行为,李坚从不含糊,既敢打“第一枪”,又善用“绣花功”,在刚柔并济中守护着高速公路的“生命线”。
2023年5月,支队连续接到举报:多辆非法改装的商品运输车无视收费站栏杆阻拦,强行闯杆上站,不仅损坏设施,更给道路安全埋下隐患。“必须刹住这股歪风!”李坚连夜召集会议,提出“两头联动、中间呼应、高地联合”的整治方案:“两头”即收费站入口与出口同步布控,“中间”依托沿途监控实时追踪,“高地”联合高速交警、运营公司组建联合执法组。在他的指挥下,执法人员连续24小时蹲守,最终在凌晨两点,在“一路三方”相互配合下成功扣押一辆现场暴力闯站的大货车。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依法作出全省首例非法闯站车辆行政处罚。同时在辖区多处收费站布控,查处多起同类型案件。此类案件的查处如同一记记重拳,有效打击和震慑了违法闯站行为,辖区闯杆现象从频繁发生降至销声匿迹,更为全省同类违法行为的治理提供了“咸阳经验”。
桥下空间占用是路政执法的“顽疾”。第三支队辖区地处省会西安西部及北部城乡结合部,作为西安的北大门和西大门,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扩张,高速公路桥下空间成了各类物流仓储、机械加工、民办企业、停车场、修理厂等违法占用的“重灾区”,多年来形成积弊,不仅违反法规,更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支队2022年履职后,制定治理方案,在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挥说理式执法作用。部分商户为图便利,在桥下堆放杂物、搭建棚屋。“硬拆容易引发矛盾,得让当事人从‘要我改’变成‘我要改’。”他提出“说理式执法”方案:带领执法人员逐户走访,送上《违法行为通知书》的同时,附上《安全风险告知书》,用“一场火灾会波及周边3个村庄”“汛期积水会冲垮违建危及桥梁”等案例算清“安全账”;对家庭困难的商户,协调社区帮忙寻找新场地。在某物流园桥下空间治理中,商户王某起初坚决不配合,李坚带他到因桥下堆物引发火灾的事故现场参观,又帮他联系临时仓储点。最终,王某不仅主动拆除违建,还成了爱路护路志愿者。如今,支队辖区桥下空间治理稳步推进,路域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面对违建“游击战”,李坚更显执法智慧。2024年6月,他在巡查时发现一处在建加油站附属房产侵占公路建筑控制区,当事人以取得地方相关部门同意为由拒不配合,白天对抗、夜间抢建,甚至对执法人员恶语相向。“不能让违法行为得逞!”他当即部署“昼夜双线作战”:白天,执法人员不定时突击阻挡施工,并掐断施工材料供应路线;夜晚,调集相邻大队和公路运营单位联合轮班值守,用执法记录仪固定证据。同时,他带着《公路法》等法律法规,先后走访地方政府、相关审批部门及建设单位,从“违建影响道路拓宽规划”讲到“产权不受法律保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30天的坚持,当事人终于认识到错误,自行拆除违法建筑。“执法既要有点硬度,更要带点温度。”这是李坚常对队员说的话,也是他执法为民的生动注脚。
冲锋在前,于危难处彰显担当
“越是危急时刻,越要站在最前面。”在暴雪封路、车辆滞留等突发事件中,李坚始终是第一个冲向一线的人,用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承诺。
2024年正月,陕西遭遇罕见暴雪,辖区某段高速积雪厚度达10厘米,200余辆车被困,其中不乏老人和儿童。接到消息时,李坚刚结束通宵值班,他二话不说穿上反光背心:“我对路况熟,我去!”在零下十七八度的严寒中,交通管制后,面对大量滞留车辆,他与大队同志一道,为受困驾驶员送去热水、方便面和火腿肠。有孩子发高热,他协调救护车开辟“生命通道”,一路护送就医。连续4天3夜,他始终坚守基层一线,直到道路全线贯通才拖着冻僵的腿回到单位。一位货车司机感激地说:“看到路政执法人员身上的反光条,就是看到了希望。”
日常巡查中的“小事”,在李坚眼里都是“大事”。2023年夏天,他在巡查时发现一辆小轿车停在应急车道,司机正焦急地围着车打转。上前询问才知,车辆爆胎且司机不会更换备胎。他立即设置安全警示区,蹲在烈日下帮忙换胎,汗水浸透制服也顾不上擦。换好胎后,司机要塞现金感谢,被他婉拒:“出门在外谁都有难处,这是我们该做的。”多年来,他在巡查中救助故障车辆20余辆,处置路面塌陷、护栏损毁等隐患130余处,用一个个“及时雨”般的行动,让高速公路始终保持“安全体温”。
情系群众,用真情厚植为民情怀
“路政执法不仅要管好路,更要暖好心。”李坚常说,执法者的初心,就藏在与群众打交道的每一个细节里。
高速公路沿线的村庄、学校,是他的“移动课堂”。为了让群众了解“爱路护路”的重要性,他带着宣传展板走进村庄和学校。在一次进校园活动中,他用“小朋友们,高速公路的护栏就像保护我们的铠甲,不能随便破坏;高速公路的防护网就是保护我们的安全网,可不能随便钻进去呀”这样生动的语言,让孩子们秒懂路产保护的意义。如今,辖区沿线群众爱路护路意识显著提升,涉路违法行为大幅下降,路域环境大幅改善。
在服务区、收费站,他是司乘人员的“贴心人”。2024年春节期间,西张堡收费站一辆小轿车因亏电无法启动,司机急得满头大汗,一心赶着回家过年。李坚刚好路过,从路政车拿出搭电线帮着把车发动起来。司机感动地说:“大过年的,太谢谢你了!”他摆摆手:“祝你一路平安。”还有一次,一位货车司机因超限被查处,情绪激动地说:“货送不到,我全家过年就没指望了。”李坚了解到司机是第一次超限,所运货物是给福利机构的物资,立刻协调:“先卸货分运,不耽误你送货,但要遵纪守法。”事后,他还帮司机联系了合规的运输车辆。司机激动地说:“跑了全国这么多高速,还是陕西的路政最有人情味。”
从创新执法模式到守护路产安全,从应急救援到服务群众,李坚用长年的默默坚守,在高速公路上写下了“忠诚”二字。他的多项工作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科队长”,并荣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但他始终保持着“来时路”的清醒:“我只是做了一名路政执法者该做的事,守护坦途的路上,永远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