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技校,很多人认为既然出来是工人,强壮的体魄肯定是最重要的,殊不知,分析技校生的来源和出路,处于青春期的技校生比起同龄人有很多更容易爆发的心理危机,如何协助他们健康平安的度过这段成长中的高危期,让技校生能够以更完美的姿态融入社会,为企业和国家效力,本文主要针对其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讨。
综合分析:技校学生虽然大都是90后,90后是最新鲜的一代,养尊处优的生存环境,绝对的独生子女的娇宠地位,富足的家庭,使他们不知贫穷和谦卑为何物,习惯自我中心的为人处事方式,而缺少怜悯心、毅力和独立性,对于问题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追求空泛的物质,而失去了对于精神与气质的培养,与社会分离开来。当然我不排除这些生存环境为他们创造的独辟蹊径、敢于创新的性格,但是往往被这些负面因素掩盖了其本来的光芒,使他们主观臆断居多,无法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看起来虽然盛气凌人,却是稻草人一样不禁风雨,成为了娇嫩光鲜虚有其表的塑料的一代。
症状1 对起点和终点的失望引发的厌学情绪
描述: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技校并不是他的梦想,而是他经历中高考失败后的求全之路,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而对于需要吃苦耐劳精神的技能,大概不是这个年龄的孩子最感兴趣的,而且从社会地位来说,工人阶级并非那么高尚响亮的,所以综合其对于社会的浅显认识,往往对于技校学习和自己的人生产生了低迷的抵触情绪。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学生认为学习不重要,即使进入企业也不过是重复性的劳动,在混沌中度过了校园生活。虽然校规严格,但是看小说、照镜子、打瞌睡甚至逃课等现象依然频繁出现在技校校园中,这也都是厌学情绪使然。
解决方法:这类学生对于自己所处的位置缺乏正确的认识,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他们知道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并且举出企业工人的成功实例和大学生沉迷网游辍学的例子,通过实例的对比说明技校并不是人生的坟墓,大学也并不是通往绝对的天堂,而是取决于人的努力,技校并不是劣于大学的选择,而是一种不同方式的生存之路,没有工人阶级的贡献和研究,很多机械方面的科研是无法突破的,任何真知都是源于实践,化解其由外界环境影响而产生的不全面的认识!
症状2 贪图物质享受,精神空壑难填
描述:进入技校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家境是较为优越的,他们擅长的并非是卖命学习,而是浸淫在父母所赋予的高价的爱中相互比拼,而父母为了弥补他们升学中的缺憾也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奢侈一向是勤奋的敌人,别人挥洒汗水的东西不过是你动动手指就可以得到的,扭曲的价值观使得他们怠于凭自己的努力获得什么,本应由学习来满足的空虚,都在讲排场、穿名牌中得到另一种畸形的满足。
解决方法:要培养孩子爱的能力,要让他们不是一味的接受父母的馈赠,而是学会反馈给父母,对于他们怀着感恩的心情,并渴望通过优异的学业来回馈他们望子成龙的心情,也许现在自己创造的价值远不及他们,但是却愿意全部奉献给他们。可以通过一些亲情类电影,或者一些感人事迹来教会孩子感恩。
症状3 畏难情绪严重
描述:溺爱是扼杀孩子独立性的第一杀手,我们班有一位学生,他身材过胖,父母就掷千金为他减肥,稍稍有些病痛就接连请假不上课,积累下来的许多需要补考的课程,却又碍于面子不愿独立求助于老师为之复习,而让妈妈带着他求访。这就是父母溺爱之下背包办一切的孩子,起初,他无法选择,但当他到了选择的年龄,却已经习惯了被设计好的一切,一帆风顺的包办生活,任何困难父母都会替他阻挡,而渐渐的自己仿佛缩进了壳里,在惰性和依赖之中脱离社会,甚至误入歧途。
解决方法:我也与一些家长讨论过这些问题,首先要家长学会放手,然后让孩子循序渐进的独立解决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培养其迎难而上的精神,甚至故意在顺利的事情中刻意制造一些不难克服的小曲折,让其在克服的同时体会到“你真棒”“我能行”的成功体会,在此基础上适当的委以责任,使其更进一步。
症状4 脆弱的人格
描述:住校生活和技能训练并不轻松,很多孩子表现出了人格的脆弱点,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抑或无法想象这样一辈子端锉刀,让手长满水泡。他们把生活中的一些必经之路看做是灾难,并助长了自身的悲观情绪,错误代入某些自己不喜欢的循环将自己击溃。而不是像积极的同学那样,将这一切当做是青春征途上的有趣的挑战,并在坚持中寻求人生的乐趣与真谛。
解决方法:最直接的方法是运动,运动能够使人快乐,健壮的不仅是人的身体更是人的精神,然后就是设法让生活变得充实,不要让自己有胡思乱想的空暇,而是积极参加各项班级活动,找到自己的位置,第三就是要确立一个人生目标,并且将它写下来,拥有目标的人生永远不会乏味和悲凉的。
症状5 网络通病
描述:网络的出现毁了一代人,尤其是本来就不擅长人际交往的孩子,随着网络的普及,许多人欣然接受并学会了自我约束,但也有一些孩子更易沉溺,更爱从虚拟中脱离责任,享受道德和伦理之外的愉悦。这部分学生往往忙于经营虚拟世界而疏于营建现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因此被同学们认为不爱班级、不爱劳动、不好相处,而更加被排除在集体之外,网络为其打上了心灵之锁,剥夺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乐趣。
解决方法:这种症状的起源往往是症状4、5的组合,首先规律的住校生活比起自由散漫的走读生活更适于这种症状,其次这种孩子身边需要一个有力的督促者,从精神上鼓励他使其主观产生克服意识后,再有督促者从客观以表扬、分散注意力等多种方法监督戒除工作的执行,最后打开心扉、乐于助人,在现实世界中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使其无需虚拟世界的麻痹。
当然上述举例只是泛泛,还有很多特殊案例,譬如因父母离婚而造成的叛逆心理等等。总的来说,十六、七岁是最美的年纪,也是迫切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引导的年纪,我们唯有熟知学生心理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帮助他们绽放出最美的光辉,让他们无悔的奔跑在人生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