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自我设障,就是面临被评价的威胁时,为了维护或提高自尊而做出的对成功不利的行为或言辞,这就好比给成功预先设置了一个障碍。比如,我们经常发现,临近考试了,有些学生却不努力学习而是四处游玩,或者说自己感到焦虑,再如,在重要的比赛前,有的运动员却不认真进行训练,或者说身体不好。这往往就是自我设障。在人际交往中,也会出现自我设障。比如,有的男孩初次约会女孩,总是把时间一拖再拖,直到最后才打电话邀请。这就是怕打电话被拒绝,一旦遭到女孩拒绝,也就给自己找到一个绝妙的借口—— 是因为我邀请得太晚了,而不是我自己这个人的问题。
心理学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研究者把被试分为两组,让第一组被试相信他们在测验中很有可能会成功;让第二组被试相信成功可能性不大。然后,两组被试同时被告知,实验是为了测试两种新药物在测验成绩上所起的作用,一种药物被认为能促进测验成绩;另一种药物可能削弱测验成绩。然后,让被试自由选择服用哪一种药物。结果,第二组比第一组更愿意服用可能削弱测验成绩的药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就是第二组被试认为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宁可服用削弱成绩的药物,来自我设障,给可能的失败预备一个“借口”。
通常,自我设障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行为性自我设障。这种自我设障,包括一系列个人所能控制的不利的行为和事件,如喝酒、吃药、减少努力或者设置过高的目标。行为上的自我设障,还表现为怯于表达自己和展示自己,行为退缩,通过身体不适或其它方式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二是心理性自我设障。这种自我设障,包括为将来的失败找一系列不可控的借口,如说自己有考试焦虑,说自己遇到了创伤性事件或疾病。心理上的自我设障,还表现为思考问题负面多,经常由于失败唤起消极的情绪,对自己进行惩罚或批评,自我贬抑和自我否定等。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自我设障呢?从内在动机方面说, 自我设障主要是人维护和提高自尊的一种方式。由于自我设障行为的存在,人可以把失败归咎于这个行为,而不用归咎于自己的能力。自我设障是印象管理的一种策略。第一,如果失败了不至于太丢脸,这是为了自我保护;第二,如果成功了就更有面子,这是为了自我提升,比如,尽管有病还能成功,尽管不努力还能成功,会有更多的光彩。更多的时候,自我提高和自我保护两种动机同时并存。从后续效果方面说,首先, 自我设障有提高人的社会形象的效果。就是说,虽然有了自我设障,却依然成功了,那么,在别人眼里会更有能力。其次,自我设障还可以缓解完成任务之前的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最后,习惯性自我设障会影响成绩,但是偶尔为之,也可以提高成绩。这是由于不归因于能力,就可能通过努力来提高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