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在平时聊天时都曾用到过“你的潜意识里认为……”这样的句式,但这并不能说明大家都了解潜意识。相反,很多人对潜意识的认识存在误区,因此本文将介绍潜意识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努力澄清某些疑点。
人的意识结构
打个比方,人的思想活动像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是意识,水面下较浅的一层是前意识,较深一层是无意识,也叫潜意识。人平时所感知的是意识,而这一层面如同冰山的尖端,只是一小部分。意识的真正核心还是潜意识,蕴藏着人类心理的基本能源。意识遵循的是法纪原则,前意识作为意识和潜意识中间的一个“桥梁”,遵循的是协调原则。而潜意识这个意识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遵循的是唯乐原则,也叫快乐原则。
精神分析的潜意识理论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实验派的兴起与发展,潜意识问题的研究又与心理病理现象和神经心理方面的暗示、催眠等研究联系起来。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也应运而生,从而大大地推进了潜意识的研究。
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是一种神经症的治疗方法,也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心理学理论。潜意识是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弗洛依德认为,潜意识是被压抑的欲望、本能冲动及其替代物。人的社会习俗、礼教法律和伦理道德约束着这种原始冲动的发泄,将其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这些东西有着强烈的心理能量,不停地寻找途径发泄。潜意识如同冰山淹没在海水下的部分,不被意识到并不等于不存在。它是精神生活的一般性基础,将意识包括在内。每个意识都具有一种潜意识的原始阶段;而潜意识虽然停留在那原始阶段上,却具有完全的精神功能,乃是真正的“精神实质”。意识起源于潜意识,并主要是一种使潜意识适应外部世界的工具。
为了更好地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理论,弗洛依德引入了前意识的概念。前意识和潜意识不同,能够达到意识。而潜意识一直受到压抑,不能进入意识之中。一种心理活动要经过两个阶段,在那之间穿插着可以被称为“审查”的步骤。第一阶段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潜意识的,如果不能通过审查则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如果通过了审查,那么就进入了第二阶段,可以成为意识。这时它还不能被称为意识,而只是具有了成为意识的可能。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它才可以不受阻碍地直接变成意识的对象。
分析心理学的潜意识理论
在弗洛依德之后,精神分析又有了长足的发展。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早年曾是弗洛依德最得意的弟子和信徒,最终离开他而创立了分析心理学。集体潜意识是他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之一,也是他理论的核心。在弗洛依德那里,潜意识只是个人生活中被压抑或被遗忘,而从意识中消失了的内容,且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性欲”的烙印。荣格不同意“性欲决定论”,他认为潜意识具有超个人的性质。他把潜意识划分为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或多或少属于表层的潜意识无疑含有个人特性,我们称为‘个人潜意识’,但这种个人潜意识有赖于更深的一层,它并非来源于个人经验,并非从后天中获得,而是先天存在的。我们把这更深的一层定名为‘集体潜意识’。它与个性心理相反,具备了所有地方和所有个人皆有的大体相似的内容和行为方式。换言之,由于它在所有人身上都是相同的,因此它组成了一个超个性的心理基础,并且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
社会潜意识理论
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代表人物埃里克·弗洛姆进一步发展了潜意识学说。他力图融合弗洛依德和马克思的思想,提出了“社会潜意识”的概念,把精神分析的对象由个体转向了社会。所谓“社会潜意识”是指社会的大多数成员共同被压抑的领域,“这些共同的被压抑的因素,正是该社会所不允许它的成员们意识到的内容。”和集体潜意识不同,社会潜意识指在普遍精神中,为一个给定社会所不允许认识的那部分受压抑的经验。弗洛姆还提出了“社会过滤器”的概念,它允许某些经验通过,同时阻止个别经验成为意识,这就是社会潜意识产生的机制。语言、逻辑和禁忌构成了三个主要的社会过滤器,可以说是产生社会压抑的文化机制。
个体心理学——自卑与超越
阿德勒认为,无论是否存在器官上的缺陷,人在开始生活时都有自卑感,因为儿童都不可避免地需要依赖成人才能生存。只要这种自卑感不发展成为自卑情结,那么它就会推动个体去追求补偿,成为对个体发展的激励因素。他还认为,自卑感是潜藏在所有个人成就背后的主要推动力,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而自卑之所以成为个体发展的动力,是因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有与生俱来的追求卓越的向上意志。尽管意志是与生俱来的,但每个人所追求的优越感目标各不相同,是个人所独有的,它取决于个人赋予生活的意义。阿德勒认为,每一个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与他最终的优越感目标相联系,都是有意识或潜意识地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生活风格是个体克服自卑追求卓越的工具,大约在4到5岁左右基本定型。
后现代精神分析学的潜意识理论
雅克·拉康的后现代精神分析学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工具,对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进行了语言学的解读和重构,使之从医学实践领域转到了社会话语的层面。他提出,潜意识具有类似语言的结构,符号的任意性说明从能指(signifier)到所指(signified)、从语言到意义、从人类行为到其心理含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自主的或自明的转换。人的每一项行为或动作,并没有一种与之相呼应的、明显的意义。换言之,我们所能掌握的只是能指的部分,而所指已经躲到潜意识的复杂结构中了。(能指指的是字和发音,所指指的是含义。)拉康还指出,显梦(梦的思想)代替隐梦(梦境)的形式,正如语言学中的隐喻和换喻的方式。语言的隐喻特性使得话语后面存在无穷层次的意思,这和潜意识的特点有共通之处。而由“潜意识是他者的话语”这一命题,拉康推论,是潜意识操纵着主体的语言表现,人并非表达的主体而是说话的主体。由此,他进一步推论出“人是潜意识的主体”这一惊世骇俗的结论。
以潜意识为基本核心概念的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说,现在已不再只是一般的关于心理学的理论,而是渗透到了文学、哲学、艺术和其他社会科学理论当中。而精神分析学说,也正不断地从其他学科中吸取营养,以丰富自己的理论。虽然现在的精神分析已和弗洛依德创建时大相径庭,但核心内容一直没有变化。将心理区分为意识和潜意识,是精神分析学的基本前提,也是我们了解它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