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学校也通公交车啦!
我们学校门前也通公交车了。这几天在学校同事老师的微信盆友圈都在转发一条消息,分分钟刷屏:学校门前又通了一条公交车,4月16日开始正式运营。再过几天,还有一条公交车要经过学校门前:泾阳县到西安城北客运站的泾西一号线在距离学校3.7公里的茯茶镇有一个停靠点,无论是去西安还是从西安到单位都变得方便,再不像以前要先坐蹦蹦车蹦到永乐街道,坐客满才出发的长途汽车或者去西延高速路口拼座才能到西安。这几个月来,准确的说,从期盼了两三年的正阳大桥通车仪式到E20公交车,再到881、1180公交车的开通,每一次信息发布都会在学校师生朋友圈刷屏,获得无数次的点赞。着实让我还有我的同事,甚至毕业的学生,都有一种作为永乐店的店民融入西安大都市的优越感,和从此以后到学校也可以坐公交的自豪感。这种感觉绝不亚于当年西安北客站高铁对外运营时西安市民的幸福感:大家纷纷专程去参观体验,回来还忘不了在朋友圈里嘚瑟一下。
“什么时候半天能够回老家,不要再倒几次车”曾经是我的梦想。每次节假日回家,背包行囊拿不了多少,下车还要走几里路才能到家门口,可再难也不能空手回家吧,好不容易数月半载才回一次家的。想想父母省吃俭用供自己上学图啥,还不是盼望儿女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和美满的生活,他们也开心与自豪。作为子女,想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也不要那么辛苦。现在一场说走就走的回家,无论早上多么早还是晚上多么晚,完全不是问题了。曾经的梦想现在已经再不用那么纠结了。每月回去一两次看看年迈身体还硬朗的父母,心里都是幸福的感觉。
“学校在泾阳县永乐镇南,延西马路一直往南走,就把你挡住了,就到了。”这是80年代我毕业分配,初来乍到,当地人对到学校去的人指路常常说的一种方式。对交通便利的永乐镇来说,学校的地理位置还是比较偏僻的,到火车站走路要三四十分钟,上街道买东西步行也得半个小时。开始骑自行车时,记得学校门前柏油马路路面还不错(那个时候能够经常在这样的路上走也是一种享受和待遇呢,起码雨天雨靴子不带泥,还能走的快)。单位还有一辆公用自行车,大家私下可能都偷偷借用过吧。平日里更多的是靠“11路”,“一二一”上街走。等到了刚刚加入90年代,门前的柏油马路路面经常坏,坑坑洼洼,每逢下雨总是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上面随时要注意避开水坑。一不小心脚会踩到泥,布鞋不好洗更不好干,要不就得穿湿泥鞋。最差的时候,将近一年,过往的啦料车辆把路面轧的一个大坑一个大坑,没有办法走在上面。学院曾经作为主管交通行业部门的下级单位,校领导经常要在驻地政府的强烈要求下,带着政府的人到省交通运输厅要钱修路,他们理由也很“充分”,这些路都是你们学校的教练车每天来来回回跑压坏的,你们必须出钱修。这个时候又怀念起只通班车时候的路,干净的柏油马路,也总是希望每年9月新生开学报名的那几天路面没有坏,学生家长背的铺盖卷没有被淋湿。至于去西安咸阳就倒车,好像没有更多的想法和需求(有也只能想想而已,好像也改变不了多少,有柏油马路经过学校就已经很满足啦。谁想到公共交通现在发展这么快!)。记得07、08年前后,小轿车开始慢慢普及了,到西安虽然绕道毕竟也用上车了。
学校位于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核心区域,是一所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国家职业示范校,曾经深在闺中无人知。到过学校的驻地政府工作人员曾惊讶于学校的环境——没有想到还有这样一所学校。经过这几年的美化绿化,这座精致美丽的校园终于因为公交车的开通展现在大家面前,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变化之大,能从毕业生的朋友圈里看到他们重回母校的惊讶和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这就是我当年上学的地方,像不像一个公园了,杂草丛生蛙鸣鸟飞早已找不见踪影。现在的交通客服专业实训楼,一度是永乐店标志性高层建筑。远远望去,“陕西交通技师学院”几个大字在晚上特色醒目,提示路人,这里有一所学校。虽然交通四通八达,对于长年生活在这里的师生来说,毕竟公交车更方便,解决了没有车位乱停车贴条罚款扣分的后顾之忧。之于毕业生,我想,公交车的开通大概也弥补了他们当年种种出行不便的遗憾吧。
这五年,泾河新城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变化也非常大,学校周边环境越来越好了,一条条断头路的打通,一条条公交车站的开通,一下子解决了“隔山不算远,隔河不算近”的出行之忧,使永乐镇,这个距离西安钟楼直线距离不过40公里的小镇,一下子热闹起来,也让我们这个往日远离喧嚣城市,坐落崇文古塔、大地原点、古丝路上著名的茶马大道起点又偏安一隅的国家示范校,一下子敞亮在众人面前。我们也会不负众望,牢记使命,建设高质量中职示范校,不负西安大城市北部中心泾河新城这张文化名片。
以后社会发展会是啥样子,出门旅游坐什么车等等,我想不到,但又能想象的到。我为我能够生活在新时代感到欣慰幸福,更羡慕生活在新时代的年轻人,能够想到的政府都给他们想到了,不是正在实施就是已经变现项目落地。今后的日子还长,路还要靠自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