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学生厌学心理剖析及疏导
近年来,许多教师都感到技校生越来越难教、难管,最为突出的是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厌学情绪严重。所谓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持回避,厌恶态度的内在反应倾向,主要表现为学生上课分心、不求上进、消极应付、无故旷课、放弃学业等。作为一名职业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厌学现象作一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疏导,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
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因素
在经济大潮冲击下,经济效益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以金钱来衡量人生价值的思想更易被文化层次低,追求现实利益的大多数人所接受。近年来,由于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技校毕业的工资待遇较低,致使"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在校园占有一定的市场。学生受这种现象影响,缺乏学习动力。有的学生受传统思想影响,觉得读技校不光彩、没出息;有的人误认为自己交了许多钱,就能换取文凭和工作,学多学少没关系,致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另外,随着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多彩,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力。比如网吧,是部分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可以玩游戏、上网、聊天,进入迷恋状况,这也是学生厌学弃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家庭因素
不当的家庭教育也会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其主要表现,一是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不现实。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要求过度,方法粗暴,使子女心理压力过大出现厌学情绪,二是教育子女宽严失度,方法不当。有的父母对子女严过了头,一发现子女缺点错误,动辄训斥、辱骂、欧打或者驱赶出门,这些做法不利于培养子女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而有的父母对子女庞爱有加、宽容无度,使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思想淡薄,视读书为畏途。三是家风不正、家境突变。有的家庭父母长期不和睦,甚而家庭破裂,给子女带来精神打击,有的父母及家庭成员沉醉于不良嗜好之中,没有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四是养而不教,有一些父母只重视子女的吃、穿、用等物质生活需要,却忽视对子女学习与思想的关注。有些父母往往借口工作忙,文化水平低,而放弃对子女的教育。有少数家长甚至认为要教学生是学校领导,教师的事情,自己放弃不管,导致家庭教育缺失。
三、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教育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审视技工学校的教育,虽然没有普通高中那么沉重的升学压力,但学习的非关联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仅从教学方式上反思,就存在如下问题:其一,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经验,使学生觉得学习无味,长期以来,技工学校教学都是遵循这样一条主线展开的,那就是"先把头脑搞通,然后双手去做"。即凡新内容学习,必从基本概念,原理入手,在讲解完系统知识后,再进入实践、实习阶段。然而职业教育是专门教育,其知识建立在专门的职业背景上。由于学生远离职业环境,对专业内容缺乏感情认识,一开始就在课堂中接受抽象的文字符号的学习,学生往往不知学习内容所指何物,难以形成关于学习对象清晰、完整,立体的表象。虽然现代技术的发展可采用多媒体、录像带等辅助手段,但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没有感情认识的情况下学习,不仅抽象难懂而且枯燥乏味,自然没了兴趣。
其二,教师的综合能力和自身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教师教育思想陈旧,教育方法简单,讲课不能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更有甚者对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或讥讽挖苦或放弃不管,如此以往,部分学生就产生厌学心理。
其三、试题、监考、判卷的负面影响。由于上技校的学生整体来说素质较差,为了使试题与学生水平相适应,课程的考试题越来越趋于简单,综合应用题,大题很少,这会使学习差的学生得寸进尺,便拿学习不当回事。
四、学生个体因素
学生心理素质欠佳,是产生厌学倾向的内在原因,其中包括心理品质有缺陷,如学习兴趣缺乏,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控能力不强;自我认识能力有偏差,不能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另外,还存在心理功能障碍,如因焦虑症、神经衰弱,睡眠障碍影响学习等。
疏导学习厌学心理的几种措施
对于学生的厌学,教师和家长首要的任务是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在认真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法做好疏导工作。
一、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
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来源。学习目的教育就是使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当前的学习与未来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或不正确,会影响学习效果。在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时,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针对技校学生的心理水平和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育,如介绍毕业生事例,举行主题班会,开展文体活动等。(2)把学习目标教育与生活目的教育联系起来。例如:通过"知识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等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学习与祖国建设事业的联系,从而激发强烈的学习需要;通过"了解社会,增强责任"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和经济形势,提高社会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培养职业兴趣,提高职业能力"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职业心理品质,理解需要,动机和兴趣的关系,正确分析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帮助学生寻找提高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的途径,以便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3)在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的同时,对一些不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进行适当的批评,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二、重视学校与家庭沟通,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学校和家庭相互支持和配合,就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我国古代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说法,把父母教育与教师教育的作用相提并论,不允许父母推卸教育子女的责任。教师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密切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发挥学生家庭的教育作用。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应是鼓励,少讽刺。不仅要对子女一贯严格要求,还要注意子女身上闪光点,从表扬入手让其体验"成功"的滋味,而不是反复体验"失败"的痛苦。另外,还要当好第一任教师的角色。家长不仅要承担抚养的责任,也要承担教育的责任。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子女都有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为父母,应转换教育观念,寻找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子女在轻松、愉快的良好环境中顺利成长。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教师本身必须具备高素质。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思想上进、品行端正、为人师表、以学生利益为己任。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函授或自修学习,提高教师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水平,培养学科带头人,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学校应定期先派专业课教师到实习基地学习,充实他们的实践知识,锻炼其动手能力,让他们既为讲师又为工程师,培养"双师型"人才。
四、注意知识的沟通联系,帮助学生构建本学科认知结构
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应有的学科知识认知结构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什么,掌握到何种程度,难点是什么,备课要备到"点子"上。讲课过程中,要注重突出原有知识在新知识学习中的作用,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沟通知识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内容充实,结构开放的知识系统,利用"最近发展区"原理,使学生只要努力就能达到目标。
五、加强耐挫折教育,让学生能正确评价自己
处于青少年阶段的技校学生还不能客观,全面评价事物和自己,常常以偏概全,其结果就会造成有些学生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对自己评价过高,可能会因为碰壁或受挫折而产生心理冲突而影响心理健康;过低的评价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容易自卑、消沉等,同样会影响学习和心理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引导他们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能力与特长,并且教会学生面对挫折的方法。
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与训练,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对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2、引导学生确定合适的目标,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3、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锻炼学生对挫折的耐受力。
总之,学生厌学心理的疏导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是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任务,教师要全身心投稿到这项工作中去。对有问题的学生要时时关心,处处爱护,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万分的耐心、恰当的方法和敬业的精神去关心、爱护、教育每位差生,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