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大学,新朋友尚未交心,旧朋友因路遥而疏离,感到孤独的并非你自己。心理学研究已证实人都会有相对自我中心的一面,也就是说,所有人都喜欢有人牵挂的感觉。网上有这样一句流行语:“亲爱的朋友,我想你,只是没联系你。距离≠分离,没联系≠忘记,没通电话≠冷落,没见面≠不关心。”听起来似乎煽情而冠冕,但是回过头想想,你不联系,对方又如何知道你在想他、在牵挂他?
而你又是否知道,相互交往的频率是影响人际关系非常重要的因素。人与人相互交往的次数愈多,则越容易具有共同的经验、共同的话题,从而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尤其是陌生人相处的初期,地理位置的远近与交往的频繁与否,对于建立人际关系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经常地接近可以增进彼此了解,也容易预测他人的行为,因而使得双方在交往时有一种安全感。
一千遍的思念,都比不及一次拿起电话,拨通对方的号码,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不是仅靠“心有灵犀”就可以实现的,告诉对方你在想他、在牵挂他,才是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的最终秘诀。
这就好比我们每个人手机上都有成百上千个号码,我们似乎都有庞大的支持系统,但是彼此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因为平时没有联系,我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支持,或者我们给予他人的支持就会很少。当我们难受、觉得孤独、遇到挫折的时候,却不知道可以找谁,向谁述说。
人与人的支持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个人在支持别人的同时,也为获得别人的支持打下了基础。一个人在遇到事件的打击时,如果拥有他人的关心,有用的社会信息以及社会支援,也有强有力的社会支持,那么,他的抗压能力会提高,就能更好地抵抗压力,不至于造成压力后的不良反应。但是,长久的生活告诉我们,社会支持系统不是天生就有的,也没有人必须在你孤独或遇到挫折时听你发泄,给予你支持。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的发达,追逐梦想的脚步迈得越来越远,亲情血缘更多的是内心深处的归属,是社会支持系统相对遥远的部分。因此,维持自己的朋友圈子,保持与他人的连接,是我们保持心理健康、提高抗压能力的关键。
如果等到需要的时候才想到要建立,或者手忙脚乱地套近乎,就像需要借钱时才打电话,需要找关系时才请吃饭一样,不仅会让对方反感,也无法维持长期的相互支持关系。而其实,要维持和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并不难,不要让手机只沦为游戏机,时常翻一翻,想到某个人的时候就打过去,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顾虑。当它变成一种习惯的时候,你的社会支持系统的牢固和宽广程度,会助你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更加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