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交通技术学院廉政专刊
第3期 ﹙总第9期﹚
主办单位:纪检监察 2012年9月8日
[导读]目录
●古代名人廉洁故事
(1) 范仲淹教子戒奢
(2) “一代廉吏”话庄昶
●廉政漫画 清风艺苑
●廉政警句格言
●醉醒石—小小说
深 意
古代名人廉洁故事
范仲淹教子戒奢
范仲淹出生在苏州吴县一个贫苦的家庭。早年清贫的生活,使他养成了节俭朴素的良好习惯。后来入朝做大官后,所得的俸禄,往往用来接济穷人,而自己的子侄,却不得不轮流换穿好一点的衣服出门做客。
这年秋天,范仲淹的二儿子范纯仁将举行婚礼。范纯仁深知父亲的风节和家规,对操办隆重、奢华的婚礼,自然不敢妄想。他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只买一两件稍贵的物品,父亲、妻子两边都能通过。于是,纯仁将要购买的物品列出清单,壮着胆子交给了父亲。
谁料范仲淹接过清单一看,立刻板起了面孔,大声说:“纯仁,你要购买的那两件贵重之物,到底是什么打算?难道我范家的家风,要在你手中坏掉不成?婚姻自然是人生的大事,但是,它与节俭有什么矛盾?又怎么可以借口‘人生大事’而去奢侈浪费呢?”
一番话说得范纯仁满面羞愧。他低下头,鼓起勇气,向父亲喃喃地说道:
“范家节俭的家风,孩子自幼熟知,购买奢华贵重用品,儿子知错。可是有件事孩儿在心中苦恼多时,今日如实禀告父亲大人。这些天来,新人想以罗绮作幔帐,孩儿知道这不合范家家风,不敢答应,可她父母又出面提出,孩儿碍于他们的情面,没敢再坚持不买。”
范仲淹一听,立刻大怒,指着范纯仁说道:“你知错认错,我不再追究你的过错。但是,范家几十年来,以节俭自守,以奢侈为耻。用罗绮做幔帐,岂不坏了我范家的家风?情面事小,家风事大。你可以告诉他们,如果坚持以罗绮为幔,那我范仲淹就敢把它拿到院子里烧掉!”
由于范仲淹的坚持,范纯仁的婚礼办得十分简朴,既没购买什么贵重奢华的物品,也没有举办隆重奢侈的婚礼,不仅范仲淹的家风得以维持,同僚们也从中受到很大教育
“一代廉吏”话庄昶
庄昶,字孔旸,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南京浦口人。
庄昶在任时耿直清正、洁身自好,从不接受官僚的赠与。江苏巡抚王恕见他房屋破漏,欲赠白银十五镒,他拒绝说:“私室可官办乎?”当时,一些尚未上任的过往官吏拜访庄昶,他在别馆接待,告诫为官清廉之道。对已经上任的官吏,他概不接待,因此自号“木斋”。
身处封建社会士大夫阶层,庄昶却不与封建统治者同流合污,而对民间疾苦充满同情。在《端午食赐粽有感》一诗中,庄昶写道:“大官角黍菰蒲香,彩绳万缕云霞光。天思敕赐下丹陛,琼筵侑以黄金觞。东南米价高如玉,江淮饿莩千家哭……小臣自愧悠悠者,无术救时真素餐。”庄昶通过端午节皇宫中觥筹交错、鼓乐升平和江淮一带米贵如玉、饥民遍野的强烈对比,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然而无力回天的复杂心情。庄昶隐居期间已无俸禄,有时以野菜充饥,却仍经常省下钱粮接济贫民。明成化十八年,浦口闹饥荒,庄昶不但自己赈济家乡百姓,还劝有粮者在寺庙中施粥,以救济饥民。
庄昶墓前至今仍立有明万历十年吏部尚书杨巍撰写的庄定山诗碑,诗曰: “此老平生铁作肠,诗篇每带梅花香.若知出处惟渔父,自信粗豪过楚狂。江海高风云滚滚,乾坤正气尚堂堂。至今人到坟头上,松柏常时有雪霜。”明天启初年,庄昶在他去世一百多年后被熹宗帝追溢为“文节”。
廉政警句格言
★ 职务是船,权力为帆,邪风刮帆,必然帆船;
预防是舵,放纵为祸,清风抚帆,和谐平安。
★ 廉是内心修养,洁是外在表象。修内心之廉,
洁身自好,是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上保险。
★ 贪污是根针,一撇是公正,一捺是廉洁,向上承担的是
使命职责,向下包容的是百姓冷暖,这就是大写的"人"。
★ 不听枕头风,要闻众人言;不讲情和面,完成众人愿;
不怕职务小,就怕贪无厌;心里有大众,美名大众传!
★ 贪来的金钱虽有"光彩",但它漆黑了你回家的路;
廉洁的收入纵不丰厚,可它能支撑你的家庭和事业。
★权力和廉政相加等于服务,权力和贪欲结合等于自毙。
面对腐败不羡慕,遭遇腐败不动心,拒绝腐败不后悔。
★少些烟酒味,多些书卷气息;少些铜臭味,多些松竹气节;
少些江湖味,多些同志情谊。树立荣辱观念,做到防微杜渐!
★ 千线万线,别碰廉政"高压线";这路那路,莫走腐败"不归路"。
★吃一点,拿一点,卡一点,要一点,早晚毁在这一点;
勤一生,德一生,廉一生,洁一生,幸福快乐在这一点。
★ 面对诱惑,多算算政治账、感情帐、经济账,时刻自我警醒;
履行职责,少计较得与失、苦与乐、贵与贱,始终廉洁奉公。
醉醒石—小小说
深 意
我们科长调走很久了,但继位者还迟迟没有选定。
原科长最信得过的人是老江,有什么事儿都交给他去做。至于资历、人品,老江也都是数得着的。我们私下都觉着,老江接班理所当然。
但大刘来了之后,事情就有了些微妙的变化,因为大刘是刘局长的亲戚。
一直没有科长毕竟不是个事儿。这天,处长把三位候选人的资料送给刘局长审核。刘局长对着名单,沉吟良久,问:“大刘他才到这个科几天啊,有这个能力吗?老江倒是老同志了,不错。小杨……这个人怎么样?”
处长愣了一下,本来他只是临时拉小杨来凑数的,压根儿没想到局长会注意到这么年轻的同志。“小杨,文化程度高,双学士。人也不错,年轻肯干,有群众基础。”处长斟酌着用词。
“嗯。”局长点了点头,说:“我们确实要培养有文化又有能力的人才。”处长正琢磨着局长的意思,又听局长转了话锋:“说句实话,如果大刘不是我的亲戚,你不可能把他排在候选人第一位,对不对?我们不能鼓励这种不正之风。”局长这么一说,处长通红着脸出了办公室。
看来大刘是肯定不能当科长了。那么老江和小杨……虽然局长说了老江不错,但似乎对小杨更肯定……处长反复琢磨领会,最终,小杨当上了科长。
这个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小杨显然没有心理准备,老江更是憋了一肚子气,但又没处去发——局长把亲戚都刷下来了,可见没有任何私情可言。
此后,老江不再像以前那样为集体的事东奔西走、忙里忙外了,嘴边常挂着:“这世道,有啥意思?混到退休算了。”反倒是大刘,经常主动找到小杨,表示要多做一些事来锻炼自己,一点都不在意小杨是自己升职路上的绊脚石。
小杨荣登科长之位,刚开始春风满面,可不久就察觉,不管是处理公务还是人际关系,自己都太稚嫩。几次失误之后,他自己向领导请辞。
为了接任者的事儿,处长又找到局长。局长摆摆手说:“上次不是还有另外两个候选人嘛,最近表现怎样?你们自己做主吧,我不掺和。”
通过民主选举和领导审核,大刘当上了科长。没人提出异议,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