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交通技术学院廉政专刊
第2期 ﹙总第8期﹚
主办单位:纪检监察 2012年5月8日
[导读]目录
● 序言
● 中国北极的女纪委书记——曹文华同志先进事迹
序 言
根据陕交纪[2012]3号“关于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电影故事片《北极雪》的通知”精神和要求,为全面提高学院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意识,充分利用先进典型对党员干部进行示范教育、廉政教育,进一步弘扬清正廉洁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本期学院廉政专刊将全篇登载中央纪委2007年6月采访的“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原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曹文华同志先进事迹供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以此积极推进学院党风廉政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纪检、监察
二○一二年五月八日
【简介】 曹文华同志,女,1969 年8月参加工作,1986 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她从事纪检工作的14年间,全县不到300名的科级干部队伍中有114名因大大小小的问题受到处分,先后查处各类违纪案件202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392万多元,她用忠诚守卫着祖国“北极”的党纪法规大门。在她查处的干部中,有的是同学,有的是同事,有的是亲戚,而她却说:“只要我坚持真理,坚持正义,我就上不愧天,下不愧民,心不愧党!”
任职期间,曹文华同志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真心真意地为群众解忧愁、办实事,顶住压力、排除干扰查案件,抓班子、带队伍,努力创造一流成绩,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称赞,展示了党员领导干部的优秀品质和良好形象。漠河县纪委监察局连续三次被省纪委、省人事厅、省监察厅评为“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2006 年 12 月 30 日,曹文华同志被中央纪委、人事部、监察部授予“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荣誉称号。
中国北极的女纪委书记——曹文华同志先进事迹
漠河,地处祖国最北端,那里气候寒冷,五月还飘雪,八月就下霜,最低气温零下50多度,无霜期仅有80多天、年平均气温零下5℃,被誉为“神州北极”。
1971年2月,17岁的曹文华满怀青春的梦想,响应祖国开发建设漠河的号召,从内蒙古来到这里。那时的漠河,没有房屋,没有道路,只有铺天盖地的冰雪。建设者们住的是帐篷,睡的是地铺,吃的是冻干粮,喝的是雪化水。屈指算来,如今,她已在漠河生活工作了36年。
36年中,漠河从一片荒野莽林,发展建设成一座美丽神奇、闻名遐迩的北国重镇,曹文华也从一名普通知青成长为团县委副书记、县政协秘书长,1993年调任县纪委副书记,1997年担任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06年底调到地区纪委工作,在纪检监察战线工作了14年,当了9年多的县纪委书记。14年的纪检生涯,她秉承大山的伟岸、冰雪的清纯、白桦的坚韧、青松的刚直,为打造政治清明、干部清廉、百姓安康的漠河贡献了一份微薄之力,也品尝了无数的酸甜苦辣……
“反腐败,查案件,是纪委书记的天职!”
1997年9月,经过群众推荐、组织考核,曹文华走马上任,成为漠河县历史上第一任女纪委书记。
此前,她已经当了4年纪委副书记,查了4年案子。有人说,在一个小地方当纪委书记,就等于是一屁股坐到了矛盾的漩涡上,转来转去,由不得你不发蒙。的确,对大地方的纪检监察干部来说,查办案件更多的是需要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可是,在漠河这样一个只有3万人口的小地方,查办案件涉及的对象,基本都是熟人、朋友甚至是亲戚,而曹文华又是当地成长起来的干部。经常是案子还没有开始查,人情网就缠了过来。面对几十年相处的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要做到铁面无私、六亲不认,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不,上任的板凳还没坐热,真正的考验就来了。上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曹文华就陆续接到了20多封举报漠河县公路管理部门领导王某的信件。
王某这个人,过去是曹文华的老部下,抛开这层关系不说,单说王某在县里的根基也非一般人能比。当时,漠河全县人口仅有2万余人,科级干部总数不足300人,王某仅副科级以上亲属就有18人,朋友圈子就更大了。由于有这样的社会背景,王某平日里一直很狂傲,可以说举手投足都有一股子霸气。
这一次对王某的举报,不仅仅是对漠河纪委班子的考验,实际上是在考验她这个新任纪委书记。查,还是不查?查得了,还是查不了?曹文华心里也有些打鼓。她当然知道,这个案子要是查不清楚就等于出师不利,开门就碰一鼻子灰,不但以后她个人的工作难以开展,县纪委这个严肃党纪的执纪机关在全县干部群众心目中也会威信扫地。但是不查,就是畏缩不前,就是不负责任。“反腐败,查案件,是纪委书记的天职!”思前想后,曹文华下定了决心。在纪委常委会上,她旗帜鲜明地表明了态度,并决定亲自指挥,一查到底!许多老同志怀着复杂的心情提醒她:“文华呀,对这个案件,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果然,调查组刚一成立,一些老朋友、老同事、老领导就纷纷为王某说情,一番解释推挡之后,王某的妻子带着厚厚一沓钱亲自登门来到曹文华家。她说:“我们家老王和你相处这么多年了,如今犯到了你手里,你就抬抬手,关照一下吧!我们家就全靠你了!”曹文华说:“老王没问题谁都不用找,若有问题找谁都没用!”
王某一看实在不行,就亲自到曹文华的办公室,开始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述说交情,检讨认错,推卸责任,反复哀求说:“不就是你一句话嘛!你就放我一码吧!”
曹文华一看他这个样子更加气愤:“你把十几台、几十万元的车辆设备随意借给朋友个人使用,最后全都报废成了一堆烂铁,给企业、国家造成了多大的损失啊!你不但没有一点愧疚之心,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却只想着为自己开脱,逃避处罚,这可能吗?你对得起组织,对得起家人,对得起朋友吗?”
王某说:“你非要撤我的职,我也认了!给我保留一个党籍吧!让我有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还不行吗?”
曹文华说:“老王啊,不是我不放过你,是党纪国法在那摆着呢!今天,如果我放过了你,我就是失职渎职!明天被查的就该是我。”王某一听索性撕破了脸皮:“曹文华,你别做得太损,把自己的路给堵死了!”说完转身摔门而去。
曹文华没信那个邪,那一段时间里,带领专案组成员们白天调查取证和知情人谈话,夜里分析案情,研究办案策略。经常是凌晨两三点钟才能睡一会儿。经过艰苦细致的调查取证,终于查明了王某在任公路管理站站长期间,非法占有公款、套取工资、失职、渎职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等违纪事实,涉案3人,涉案金额达76万元。76万元在别的地方可能不算什么,可在这个围着全城转一圈也用不上半小时的漠河,就是惊天大案。在事实面前,王某不得不低下头来,最终被开除党籍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搬掉了一块顽石,痛恨腐败的百姓拍手称快。漠河的干部群众发现,这个敢说敢干的女书记他们没选错。可调查一个人,就会扯动一大串,处理一个人,就可能得罪一大片。这是每一个纪委书记都无法回避的现实。曹文华也为此品尝了另一种难以言说的苦涩。
就在这起案件查处之后的1998年的党代会上,靠群众基础坚实而被“海推”上来的曹文华,在有136名代表参加的选举中,竟然丢了30张选票。这是她工作以来从未经历过的挫折。当时,她坐在主席台上听到宣读这一选举结果时,真是强掩内心的震惊,难过和委屈无以言表。但倔犟的曹文华就不信正不压邪,情绪平静之后自我宽慰地想:“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要我坚持真理,坚持正义,我就上不愧天,下不愧民,心不愧党!”
有一位女干部原本同曹文华关系不错,因为群众一直有反映,在县委调整干部时,曹文华坚持原则,提出了不同意见,因而影响了对这名女干部的使用。这位女干部从此与曹文华反目成仇,利用各种场合对她进行诋毁、谩骂,这一骂就是4年……
2004年,有个干部因为受到查处,影响了升官,恼羞成怒,匿名在县里各重要路口给曹文华张贴小字报,编造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对曹文华进行诽谤陷害。在一个巴掌大的小县城,要搞臭一个人,贴张小字报是成本最低的办法。对方也知道不能把曹文华怎么样,就是存心想恶心她。
那天,正开县人代会,曹文华刚到会场,一名老领导就把小字报中伤她的事告诉了她。当知道小字报中那些无中生有的事和肮脏恶毒的话时,曹文华非常震惊、气愤。但令曹文华欣慰的是,那些小字报只要一出现很快就被撕掉了。她不知道是谁撕掉的,但从中她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安慰和鼓舞,感受到了一种信任的力量。有一天下班的路上,一个女干部从后面一下抱住了她,俯在她耳边亲切地说:“大姐,你受委屈了,你可一定要挺住啊!”一句被姐妹理解安慰的话,顿时让她热泪盈眶!小字报这件事对曹文华触动很大,感触也很深,她想,纪检干部查办案件得罪了一些人,但只要做到秉公执纪、光明磊落,正派为人、踏实做事,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纪委书记的职责决定了她面对那些违纪违法者,必须坚持原则,不徇私情,敢于碰硬。在任纪委书记期间,全县有114名的副科级以上干部受到处分。其中,有她过去的同事,有当年一起睡帐篷、喝雪水过来的老伙计,有老朋友的孩子,还有她在漠河唯一当干部的亲戚……
曹文华说,每一次查案件感到最难的不是案情的复杂,也不是当事人的狡诈,而是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自己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几十年的朋友一下子就形同陌路,甚至反目成仇,得罪的决不仅仅是一个人,还有被查人的一家老少和他们的三亲六故。古人说“官身不由己”,而曹文华是“执纪不由情啊!”
曹文华在纪委书记的岗位上干了9年,先后查处各类违纪案件202起,收缴违纪资金161.4万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392万余元。在反腐败这个没有硝烟但却充满诱惑、没有铁丝网但却布满了人情网的特殊 “战场”上,曹文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查处腐败分子不手软,但爱护干部、保护好干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才是纪委要确立的工作目标。
漠河县是一个以林为主、政企合一的县份。这里的百姓祖祖辈辈靠大山养育,靠森林吃饭。在替代产业尚未形成的情况下,森林资源仍然是人民的衣食父母。这些年来,特别是经过大家熟知的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的洗劫,可采资源越来越少,木材也就变得日益紧俏。一些木材客户为牟取不法利益,千方百计地拉拢腐蚀检尺验收人员,致使木材领域的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因而,查处木材领域的违纪案件,一直是漠河纪委查办案件的重中之重。
光听到轳辘把儿响,就是不知道井在哪里。都说发运木材检尺的有问题,肥了个人,亏了国家,可就是抓不到证据。曹文华决心找到突破口,把这个造成国家木材流失的漏洞堵住。
一天,曹文华接到群众举报,说有两车木材数量有问题。曹文华带人到车站一查,木材已经发走了,目的地是北京通县。
为了查清问题,曹文华带领检查室的同志坐火车连夜赶赴北京通县。到了目的地,运木材的车皮还没到站。他们顾不上劳累,在货场守候着。车皮到站后,他们装扮成买木材的老客和货主接上了头。一量,果然一车就多装了七八米。可别小瞧了这七八米,一年中光是从漠河发出的木材车皮就有几千个,如果放任这种行为,国家一年得损失多少木材!
这次事情查清后,县纪委依据事实和相关人员的责任作出了严肃处理,并在全县进行了通报,对当时的木材违纪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
在查办诸多的木材案件中,曹文华难忘的是,2001年的一起贮木场地衡(一种安装在地下的平台秤)工作人员与木材检验大队联合制售假票据的案件,4名木材检验员与4名地衡员联手制售木材假票据74运材车,造成木材亏库1640多立方米,涉案金额达100多万元。他们对8名涉案人员作了开除公职的处理,两名主管领导也都受到了责任追究。
处理结果宣布的当天,一个妇女领着被开除了公职的孩子走进了曹文华的办公室,一进门就跪下了。这个可怜的寡妇好不容易把孩子供养出来了,念了大学,当上了干部。可就是为了区区500元的好处费,孩子就犯了浑,做出了对不起国家的事。这个母亲哭得伤心,她求曹书记给孩子留条路,她太苦了,太不容易了,这个孩子是她一生的希望啊。
曹文华也陪着落泪了,她替这位母亲伤心,替这位母亲悲哀,更替这个孩子痛心!她也是母亲,她太了解这位母亲的心情了。但是,法不容情,纪律也不容情呀!
送走这母子俩,曹文华立即召集有关人员开会。曹文华含着泪水跟同志们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在我们林区,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要付出多少心血,该有多难啊!但有些干部刚刚走向工作岗位,还未来得及报效祖国、报答父母,就为了眼前的一己私利,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途,太可惜了!他们原本都该是我们林区的好苗子,本应该成为我们林区事业未来的骨干。虽然他们错在自身,可客观上也怪我们制度不严,监督不力,这是我们的失职啊!我们要查处腐败分子决不手软,但查办案件不是目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更多的干部受到教育。爱护干部、教育在前,预防腐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这才是纪委要确立的工作目标!”
很快,漠河县纪委“三个在前,三个从严”的工作方案出台了:“苗头性问题早打招呼提醒在前,倾向性问题研究措施防范在前,普遍性问题健全制度约束在前;对领导干部从严要求、从严规范、从严监督。”实践证明,这个方案对有效遏制木材领域的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十分奏效。
随后,他们又制定出台了《木材检验员管理办法》《木材稽查员管理办法》《失职渎职责任追究若干规定》等一系列制度规定,用制度堵塞了木材经营领域中的漏洞。
与此同时,漠河纪委经过详细调查研究,从群众反映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热点问题入手,先后制定了34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行为规范,发放到副科级以上干部手中。事实证明,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办法的实施,使漠河县的违纪案件逐年下降,受处分的干部逐年减少!
曹文华经常说,纪检监察工作要想有作为,就必须始终坚持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这些年来,她把抓好“行风评议”工作作为纪检部门服务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坚持以“创环境、保稳定、促发展”为己任,对招商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
每年,曹文华都要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办实事的“两送一办”活动。每年她都亲自率领由各职能部门一把手组成的服务队,深入到引资企业现场办公,为企业解决难题。
诚信木业是漠河县内的一家大型引资企业。这家企业进入漠河后,由于建场地址处于城镇边缘,一直饱受“断电之痛”的困扰。无法预知的突然断电,不但使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而且造成了生产原料的巨大浪费。曹文华带领现场办公服务队来到这里,了解到企业的困难,当即责成供电部门实行断电事前告知制度,并多方协调,帮助他们架设供电线路。十天后,两条由供电部门架设的供电专线腾空而起,使这家企业彻底免除了后顾之忧。
北极木业公司也是一家大型引资企业。曹文华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到,这个企业由于车皮配额太少,导致一些产品不能及时外运,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她与县企业局的领导一起多次与铁路部门沟通,为该企业申请车皮,解决了企业的生产瓶颈。当她得知该企业的职工看不到有线电视后,又协调广播电视局为他们安装了信号差转发射机,并免费安装了40多台有线电视;当她得知厂里的职工经常因为开家长会而误了生产时,立即协调教育部门,把家长会开到了工厂门口。……
真心的服务,换得了投资商的广泛认可。一位外地客商动情地说:“漠河的投资环境一年好过一年,在这里投资,我们感到舒心、顺心、放心。”2000年以来,漠河县实现招商引资57项,落户引资企业38家,引资到位金额达3.1亿元。
人世间最大的莫过于一个“情”字,而共产党员的最高尚的情感就是爱民之情。
孔繁森曾说过:“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曹文华说:“我虽然是纪委书记,但同时也是一个领导干部、一个共产党员,看到群众有困难我就该管。”她对县纪委的同志们说:“我们为群众所做的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他们都会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所以,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再小都要竭尽全力去做。”
桥南有个贫困户叫李秀兰,丈夫病逝后欠下一大笔外债。她在一个商场门前开了个电话亭,同时兼营修鞋。屋漏偏逢连雨夜,2004年春节前夕,李秀兰所经营的电话亭忽然失火,商场负责人出于安全考虑要将电话亭拆除。身陷窘境的李秀兰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曹文华的办公室。在曹文华协调帮助下。李秀兰美观、安全的新电话亭很快重新开业了。后来,在曹文华的协调下,李秀兰两个孩子的学杂费也得以减免。去年,李秀兰的大女儿考上大学,她把这个好消息第一个告诉了曹文华。李秀兰逢人就感激地说:“如果没有曹书记的帮助,我的孩子哪能有今天啊!”
县城汇丰商厦附近有三座木板商亭,因汇丰商厦提出影响他们经营,同时还有防火隐患等问题,有关部门要拆除。经营商亭的是三名特困户,一旦拆除,就断了这几个困难户的生计。三名群众慕名找到了曹文华。曹文华亲自到现场协调有关部门调查了解情况,在不影响汇丰这个引资企业利益又严格遵守市政管理规定的情况下保留了商亭,对商亭的取暖、用电等确实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造,最终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为了表达对她的感激之情,三位个体户绣了一面“为民撑腰传美德,执政安商兴漠河”的锦旗送到县纪委。他们说:“都说穷在闹市没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曹书记这么关心我们,比我们的亲人还要亲!”
兴安镇有一个农民的孩子周忠海,医学专科毕业后一直因找不到正式工作而发愁。曹文华偶然得知了他的情况。经过了解,她发现这个孩子一身医术却就业无门。而当时县医院也正缺少理疗科大夫,她就主动找到院领导提出能不能让周忠海试试。试用考察后,医院非常满意决定破格录用。现在,周忠海已经成为漠河县医院理疗科主任,其医德医风和精湛的医术广受好评。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一个团结的单位,一个和谐的集体,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任纪委书记以来,在干部队伍建设上,曹文华倾注了心血,饱含了真情,把纪委当作家庭来营造。在工作上,她努力做年轻干部的严师,坚持对干部信任而不放任,爱护而不袒护。在生活中,她坚持做年轻干部的大姐。每年春节前,她都主持召开由干部家属参加的新春聚会,并代表纪委全体对支持工作的干部家属致以真诚的感谢,请他们分享军功章的另一半。因为大家住的都不远,为了增强干部队伍的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多年来,曹文华一直组织干部进行集体晨练。
在漠河纪委,大家都感受过“大姐”的亲情和纪委家庭般的温暖,十多年来,她始终坚持“三必谈、四必到”,对干部有思想情绪必谈,有矛盾纠纷必谈,家中有大事必谈;直系亲属去世必到,干部生病住院必到,家庭有灾有难必到,离退休职工家逢年过节必到。
“不是一家胜一家,不是亲人赛亲人”,亲情化的机关建设激发了干部队伍巨大的工作热情。正是由于她的言传身教,漠河县纪委的干部个个政治上立得牢,作风上过得硬,工作中进步快。1998年以来,漠河县纪委、监察局连续三届荣获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她任纪委书记9年间,满编只有16人的漠河县纪委,有12名干部得到提拔,其中处级干部3人,6名干部得到交流重用。
曹文华说,漠河县政企合一,执行的是林业企业工资,约为同级公务员的一半,可以说环境苦、条件差、收入低、物价高,但同志们干劲不差、业绩不差,凭的是什么?是一份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我不能在他们的政治进步上对不起他们。有这样的领导,同志们除了往前冲,还能说什么呢?
在大兴安岭,总有一些纪检同行问曹文华,“漠河的工作总能走在全区的前列,你的工作秘诀是什么?”曹文华回答,我没什么工作秘诀,如果说有,那就是我们有一支团结和谐、敢打硬仗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可以说,漠河纪委的军功章上,有每一位同志的汗水和付出!
立业先立德,当官先做人。
俗话说,是亲三分向。朝里有人好做官。在一般人看来,有个当官的亲戚,大家跟着沾点光,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采访中,有同志说在漠河县曹文华亲戚圈里没有一个当官的。找她求证时,曹文华笑着说,这好像不太准确,我还真有一个拐弯儿亲戚原来也是个干部,只不过在我面前他把官帽丢了。虽然错在他自己,可我总觉得有些对不住他!
在漠河这样的小地方当纪委书记,你就像生活在玻璃房子里,你的一举一动都在百姓的眼皮子底下,不要说党员干部全都对你知根知底,就连街上的清洁工和市场里的小商贩都知道你曹文华是县纪委书记。在这样的环境里,谁家要是有个大事小情,不出半天半个漠河就知道了,更别说纪委书记家了,曹文华笑说。
曹文华的爱人是个中层干部,他也有朋友,有亲属,这些年来托他向曹文华说情的也不少,但曹文华一件也没给办,他自己也觉得很没面子。有一件事到现在他心里都有一种说不清的滋味。
曹文华的爱人有个弟弟,从四川投奔他们,在当地林场干了点活,可工钱迟迟拿不到,想请当纪委书记的嫂子出面给说说,可曹文华一口就回绝了。她说“那怎么行呢?我是纪委书记,别人都眼睛盯着咱呢。”无奈之下,他想了一个比较现实的办法,找到一个关系比较广的人替他讨要。人家说,我替你要钱出师无名呀,你出个欠条,就说你欠我的钱,这笔钱算是还我的。结果人家拿着他写的欠条,转身就把他告上了法庭。
钱没要回来反而惹了一身官司,一气之下,曹文华小叔子收拾行李回了四川老家,临走扔下一句狠话:“嫂子,都说是亲三分向,我看你是越亲越无情啊!”望着小叔子耸肩远去的背影,曹文华哽咽无言,倒是丈夫过来宽慰她,说:“行了,行了,谁让你是纪委书记呢!我知道你不容易,有苦难言啊!他不理解我理解!”
有人说,曹文华这人,办事真是让人理解不了。其实,在曹文华身上,让常人理解不了的事,又何止这一两件呢。
曹文华兄弟姐妹共有八人,二哥和四姐同她一起在漠河生活了多年。这期间,她有很多机会给这些亲戚安排工作,但她没有这样做。哥哥和姐夫如今都已经六十多岁了,因为没有正式工作,一把年纪了还靠冬天在街上承包扫雪、夏天给人打短工过日子。外甥和侄女多次恳求她给安排个工作,她都没答应,而是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去创业。其实,纪委书记说句话,谁还不给个面儿?但曹文华就是不发这个话。最终,两个孩子怀着委屈和对她的不解,步入了外出打工的队伍。
那年,她二哥的孩子要修房子,二哥想找她给买点便宜的木料,还没等说完,曹文华就截断了话头:“你这不是让我去向人家伸手要吗?这样的事我不能干,你要是钱不够,我给你凑点,你自己买去吧。”话都到了这份儿上,当哥的还能说什么呢?
2006年春节前,一次在街上曹文华看见二哥一脸霜花,一身热气,佝偻着身子吃力地刨着冰雪,她过去拉起二哥满是老茧和皴裂的黑手心里酸酸地,说“二哥,难为你了!”憨厚的二哥听懂了曹文华的意思,反过来劝慰她说:“我这不挺好吗?你若是不当这个官儿,咱不该干啥还干啥嘛!二哥不会为难你的!”一句话说得曹文华热泪盈眶,她感受到了哥哥那朴实的情感、深切的关爱,她觉得这是亲人对她工作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刚到纪委工作时,曹文华的女儿还在上小学,经常是脸上挂着泪花入睡等她回来,早上醒来,妈妈又走了。去年,女儿要结婚了,她多么想风风光光地送一下女儿,补偿一下这些年欠下的母爱呀,可是,她不能,因为她是纪委书记。女儿想找同学朋友聚聚,还是被曹文华挡住了,女儿说:“你有你的原则,不办也就不办了,我自己张罗一下我的同学朋友聚会,副科级以上干部一个不找,总可以吧?”曹文华还是没有同意。她为女儿擦着委屈的泪花,搂着女儿歉疚地说:“孩子,妈知道结婚是你的终身大事,可咱这小地方一张罗,人家知道信儿的能不来吗?来了能空手吗?妈妈当纪委书记,人家送了咱能收吗?所以妈妈求你了,咱家这边就不办了呵!”懂事的女儿回答说:“妈,还用你这么唠叨啊!别说了,我能理解!”后来,她瞒着朋友和同事,花三千元钱雇了台客车,拉着十来个亲属,把孩子送到了千里之外的婆家,和亲家一起悄悄地为两个孩子办了终身大事。
如今,每当看见辛苦劳作的哥哥嫂子、姐姐姐夫,每当听到女儿电话里一声“妈,我想你了!”曹文华的心里总是酸酸的,也觉得愧对他们,有时也觉得难过,甚至觉得“图啥呀!”
2006年春节,曹文华在姐姐家过年,外甥媳妇特别高兴地告诉她,在市场上听见有人说“纪委曹书记可是个替老百姓办事的好人”,这一句评价真的让曹文华心里特别温暖,她说,就这一句话,我所有的付出都特别“值”。
立业先立德,当官先做人。这就是曹文华。
采访中,一个与曹文华共事多年的老同志说,尽管曹文华也不是一个完人,但作为纪委书记,她无疑是优秀的;作为朋友,她无疑是真诚的;作为一个女人,她无疑是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的。我觉得,正是因为有无数像曹文华这样的人,我们的这个社会,风气才更加清朗,人心才更加舒畅,社会才更加和谐。
离开漠河的时候是个晴天,也许是看倦了大城市那总是灰蒙蒙的天空,我们这才发现,漠河的天空原来是那样的蓝,蓝得那样透彻,那样圣洁,蓝得让人有一份说不出来的感动。但是,更让人感动的是,蓝天下那洁白的雪、挺拔的松和质朴的人……
采访日期:200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