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地处农村,甚是偏僻,每每下班后,困倦的我不喜运动,蛇一般的蜷缩在床上,看看电视打发夜晚。近日,宿舍的电视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没了信号,无奈之余,将前几日在图书馆借来的书逐一扫荡,却怎么也提不起丝毫的阅读兴趣,顿时让有睡眠障碍的我感到孤独无助。忽想起参加交通报的通联会时曾有幸得到几本书,随手拿出一本来打发无聊的夜晚,希望对我的睡眠能有所改善。《老杜博文选》就这么进入了我的视野。
随意翻读,不想饶有兴趣,其文“亦庄亦谐、亦曲亦直、亦文亦图”,有针砭时弊义愤填膺的、有回忆过去忆苦思甜的、有诙谐幽默发人深思的、更有抛砖引玉以小见大抒发个人见解的,读着读着让我开始着迷。尤其是语言,太适合我的胃口了:没有华丽的词藻和过多的形容词,直白而又不失含蓄与幽默,论事客观而又不独断,没有歌功颂德的政治语言,平易近人,娓娓道来,似长者与你促膝而谈。
老杜大胆。面对全国人民为高铁发展突飞猛进的态势而欢呼雀跃时,在《工程师为何不愿坐高铁》一文中,对高铁的安全提出质疑:“这几年,中国高铁发展很快,不是一般的快,是那种“大干快上”的快。有些事做得过快,就容易萝卜快了不洗泥,就不容易出细活,就容易留下隐患。这个隐患不是无关痛痒的隐患,而是人命关天的隐患。”的确,锦上添花的事情人人都喜欢做,即使不能锦上添花,雪中送炭也不错,但是老杜没有,他在泼冷水!虽然这冷水泼的让人讨厌,但却让善良的人们对高铁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我们是该从新审视高铁的发展速度了。
老杜不娇柔造作。字里行间都透着朴实,平民化的语言亲切无比。有钱人在饭店吃野菜,没钱的人在家里吃野菜,为了表明自己的“品味”,不少人喜欢在饭店里点上几道野菜及粗粮,以示平日生活优越。老杜不是没钱人,却也《不食粗粮》,并讲述了自己与粗粮的不解之缘,带着我这个衣食无忧的80后,去品味那饥肠辘辘的岁月。父辈们也经常提起61、62年,那能当镜子照的稀粥和令人肠胃泛酸的红薯。直到现在,我的父母都不喜欢吃红薯一类的粗粮还有野菜,用老杜的话说,吃腻了,吃伤了,吃烦了,吃怕了。我也不吃,不是吃腻了,而是胃不好,怕是遗传父母的。
老杜幽默。读到《爷爷为何装孙子》一篇,我不禁笑弯了腰。生活的压力使我们自觉的计划生育,孩子越来越少了,甚至有一阵子“丁克家族”非常盛行。这对于疼孙子的爷爷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为争抚育权,两亲家PK,是常有之事。我住的小区就有四个老人照看一个宝贝的例子,奶奶与姥姥,一个抱着,一个打着遮阳伞,提着奶瓶。爷爷负责采购、打扫卫生,姥爷负责做饭刷碗,让人唏嘘不已。
我有幸与老杜读了同一个专业——中文,但是,惭愧的是我没有老杜那么有文采,至少现在没有,不禁对老杜这个人产生了兴趣。翻开扉页想找到一些信息,仅仅寥寥数语,2张插图,收获甚少。上网一查:1958年生,山西万荣人,中共党员,供职于人民日报社。吓我一跳,和我父辈年龄相仿,老杜老杜的叫了半天,实属不敬!再查:老杜的父亲乃大作家杜曙波,属“山药蛋派”,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期待,老杜再出新作。
(作者:薛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