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交通技术学院
廉政专刊
第2期 ﹙总第2期﹚
主办单位:纪检监察 2010年5月11日
[导读]目录
● 序言
● 古代名人廉洁故事
林则徐拒贿拾遗
一尘不染郑板桥
● 廉政漫画
●廉政警句格言
●(时评)守常慎微则不违《廉政准则》
序 言
廉政文化建设是加大预防腐败力度的有效手段,是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和《廉政准则》的重要举措,必须面向社会,延伸到不同领域。学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必须让正确的思想文化去占领这片蔚蓝的天空。学院本期廉政专刊将以“古代名人廉政故事”、“廉政格言警句”、“廉政漫画”等内容为载体继续开展廉政知识教育,扩大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把“依法治教、廉洁从教”贯穿师德教育始终,力争让校园里充满党风正、行风廉、师风好的氛围,促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推进反腐倡廉教育。
纪检、监察
二○一○年五月十一日
古代廉洁故事
林则徐拒贿拾遗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林则徐被任命为江南监察御史,巡视江南各地。他到澎湖群岛寓所刚歇下,有个自称“花农”的人献上一盆玫瑰花,还说是要请林大人换个大盆栽花。林则徐心知有异,一脚踢翻花盆,盆里现出一个红包。包里是一只足有半斤重的金老鼠和一纸信笺,笺上写着:“林大人亲收,张保敬献。”林则徐当场将张保行贿的金老鼠没收,上缴国库。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5月间,英国商务代表义律请林则徐到他的私邸参加宴会,并将一只精致方盒捧送给林则徐:“请大人笑纳我们的小小见面礼。”林则徐接过来打开一看,大红软缎衬垫上放着一套鸦片烟具:白金烟管,秋鱼骨烟嘴,钻石烟斗,旁边是一盏巧雅孔明灯和一把金簪,光彩夺目,起码值10万英镑。林则徐道:“义律先生,本部堂奉皇上旨意,到广州肃清烟毒。这套烟具属于违禁品,本当没收,但两国交往,友谊为重,请阁下将烟具带回贵国,存入皇家博物馆当展品吧!”义律被讽刺得无地自容,只好将礼品收回。
林则徐1820年赴湖北接任时,由襄阳发出《传牌》,云:“伙食一切,亦已自行买备,沿途无须致送下程酒食等物。所属官员,只在本境码头接见,毋庸远迎。”1830年他离京赴粤查禁鸦片,行前,从良乡县向广东省发出《传牌》,云:“此行并无随带官员供事书吏”,“并无前站后站之人”,“所有尖宿公馆,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糜费。此非客气,切勿故违。至随身丁弁人夫,不许暗受分毫站规、门包等项。需索者即需扭禀,私送者定行特参。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
从《传牌》令可看出,林则徐升任出差途中,一不准下属远迎;二不准摆酒席;三不准索贿受贿。林则徐这种廉洁正派的作风,确实值得称道。他是一位鸦片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而他那种堂堂正正做人的品格和廉洁正派的作风,更值得后人久久怀念。
一尘不染郑板桥
郑板桥是“杨洲八怪”之一,他出生在江苏兴化,名燮,板桥是他的号,因为他在所作的书画下款都题“板桥郑燮”的字样,后来人就逐渐称他为郑板桥。
郑板桥做官从不讲排场,这也给他带来一些麻烦,由于他常下乡体察民情,上级来视察时常找不到他,免不了要责问.在乾隆十七年时潍县发生了大灾难,郑板桥因为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着行李,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
从此,郑板桥回乡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分巧妙,用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
廉政警句
人生最大悲哀是不知自爱
人生最大光荣是廉洁奉公
人生最大耻辱是惟利是图
人生最大快乐是开拓创新
人生最大不幸是虚度一生
(时评)守常慎微则不违《廉政准则》
“守常”一词,最早见于《管子•侈靡》中“故法而守常,尊礼而变俗”,意思是要固守常规。“慎微”一词,最早见于西汉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中“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尽小者大,慎微者著”,意思是要谨慎地对待貌似细小的事物,不要轻视不利于君子修德养性的小节。
领导干部不违犯《廉政准则》的各项规定,需要守常、需要慎微。守常是为了使领导干部从权力、职务的光环和迷影中走出来,以一个普通党员甚至一个正派的普通老百姓的眼光去待人接物。强调慎微,是为了使领导干部在位高权重的情况下不要傲视世间一切,忘记“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堤溃蚁孔,气泄针芒”(《后汉书•陈忠传》)的道理,从拒绝腐蚀自己的小事做起,防止小问题发展成大腐败。
如何做到守常、慎微?
要知荣知耻。《廉政准则》提出了8项“禁止”52个“不准”,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进行了严格而全面地规范,看起来都是条条框框,都是约束限制,但并不是难以做到的。比如说不准索取、接受或者以借为名占用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或者个人的钱物,这本来就是做人的常识问题。如果稍有荣耻之心,我们就会想到,平白无故地索要、占用他人的钱财无论如何都是不对的。还有,用公款报销、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问题,既然是我们个人搞的消费,又凭什么要让公家、让别人来买单。因此,有羞耻之心,我们就不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要常想身份。为什么《廉政准则》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不准干这、不准干那?就因为我们是党员领导干部,身份特殊。一般的老百姓,经商办企业是极其正当的。但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力,自己也来经商办企业,就会混淆公权与私利的界限,很可能发生用公权谋取私利的问题,这种情况广大老百姓绝不答应。《准则》之所以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不准从事有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活动 ,就是因为领导干部具有公众人物的性质,如果发生什么“绯闻”,就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这些问题,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是经常细细思量,自然就不去做那些与自己身份不相称的事情。
要敬畏人言。人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民心、民意、民愤。《廉政准则》的各项规定,如果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触及了、违背了,都会引起社会民众的纷纷议论。比如,违反规定提拔任用干部、插手和干预市场经济活动,人们就会说我们在照顾人情,在买官卖官,在搞暗箱操作;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利提供方便,人们就说我们优亲厚友、为政不公;如果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人们就会说我们是败家子作风,丢了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当领导干部当到这个份上,也就威风扫地、颜面尽失了,老百姓在心里早就给我们投下了反对票。随着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干部考核奖惩、提拔任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民众意见和反映很多的官员,其前途和地位将岌岌可危。因此,敬畏人言,注重老百姓对我们的评价和看法,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就会常常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自觉地以《廉政准则》的各项规定去规范自己的言行,始终做到严于律己、洁身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