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段时间以来总是想着写点什么的,想来想去,思前想后,故乡的影子总在眼前晃悠,童年那天真烂漫的故事总是挥抹不去,多少年过去了总是让人没有办法忘记……
(1)伙伴石碾盘
记得在我幼稚的年代,妈妈曾经多次给我讲述过陪伴我儿童时代的好“伙伴”---石碾盘。提起伙伴石碾盘,就得提起我在姗姗学步之前,听妈妈讲:我出生时因适三年自然灾害之时,家里无论大的小的还是老的少的,都是整天饿的可怜,我身材矮小头大腿细,与人家孩子同样大小时就是不能自己走路,妈妈为了能支撑全家还得去下地挣工分啊。虽说当时大人们挣一天的工分才仅仅只值九分钱……。可妈妈去挣工分孩子又咋办呢?于是妈妈想了个好办法:距我家门口不足五十米有一个碾子,农村人家扎辣子压包米都靠他。碾子旁的空地里放着一个废弃的石碾盘,于是妈妈就将孩儿放在石盘边!给盘上放一个洋瓷碗放点不热不凉的水、还有一块干馍馍,这并不是说妈妈心硬,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得支撑我们这个家啊。谁家父母不爱自家孩子呢?我开始还很高兴,抓着石盘一圈一圈地转,转渴了自己端碗喝一口,饿了抓一块馍放在嘴里,常常是喝的少倒的多吃的少撒的多,实在转乏了就扒在石盘边呼呼地睡着了……这个石盘不知陪了我多长的时间,谁也说不准,但他确实是我童年时最好的伙伴,我会时不时地想起她!
(2)过年的新衣裳
生长在七十年代农村的孩子们,他们总是爱过年,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过年才能吃到一年都想吃的臊子面、穿上新衣裳。家里条件好的人家都提前给孩子们准备好了过年的衣裳,而家里过伙不怎样的都等到大年三十才忙着找人给娃做衣裳,我妈会缝纫机做活,为此为村里的孩子们准备过年的新衣服总忙到三十晚后半夜……等到了大年初一早天不亮,娃们就穿上家长们自认为很好的新洋洋衣服起了床,因为天黑只要听到炮声就往哪跑,总是捂着耳朵去地上捡那截捻子的炮仗,现在想来也想不明白跑东跑西地捡那炮仗到底是为了什么?一阵捡炮仗之后那就是跟着一群孩子跑进人家家里穿来穿去,我在想当时的那样子用现在城里人话讲恐怕就算作是拜年吧!这时候孩子们最想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这娃的新洋洋衣服真好看啊!天亮时分大家就各回各家吃臊子面去唠!这,就是我们的过年,为了能吃一顿臊子面,穿一身过年的新衣裳……
(3)馋人的邻居家过年饺子
哎,饺子太香了!一不留神吃饺子时把碗咬咧个嚯嚯!说起吃饺子,对我们这些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孩子来讲,那真是一件再奢侈不过的事。我们老家那祖祖辈辈过年都拉臊子面,我家邻居是从县城下放到我村来的,在那时的农村孩子眼里,人家家里很富裕就是和我们不一样,当时的农村人总把在城里吃商品粮的家庭叫做“富户”,到底是因为有钱叫“富户”还是因为城里人不种庄稼以吃商品粮和副食为主的“副户”呢,谁也弄不明白。人家过年一大早就全家开始忙碌,为吃饺子做准备,和面剁馅子,忙的不亦乐乎。每当饺子出锅人家一家人围着吃饺子的时候,我和我的伙伴们总是站在远远的地方,眼睛直直地盯着人家家里,相互还念念有词地说着“看,看看,看人家过年都吃饺子呢”……现在我们生活好了,也能在不是过年的任何时候吃到饺子咧!今天的饺子品种多样,五花八门,实实地令人吃不过来。尤其是生活在现在的城里人儿总是想着吃那荠菜、洋槐花饺子……哎幸福啊!现在每当吃饺子的时候,我总会想到童年时曾经那让村里孩子可望而咋也吃不上的过年饺子啊!
(4)莲莱炒肉----永远的回味
小时候总爱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穿新衣服、吃上臊子面。对我来说过年还有一件事令我一想就是一年,这就是大年初三和我家其他亲戚们如期而至的去舅家走亲戚了。这天我舅舅爷特别高兴,他会亲自下厨为大家拨拉几个拿手好菜,其中我最爱吃的当属莲菜炒肉了!舅舅爷就是城里人说的姥爷,用泾阳当地人话讲就是wei(外)爷了,他也是因为常年在外作生意也只有过年才有这个时间啊!几十年过去了,舅舅爷已离开我们多年了,我们也从当年不懂事的傻小子变成年过半百的中年人,惟有他炒的莲莱炒肉,总令我不能忘记,多少日子只要一闭上眼睛就会隐约看到一盘香喷喷的莲莱炒肉放在我面前,那味道可是香极啦!用白云宋丹丹话讲那是相当的香………以致我每和朋友吃饭时,只要你敢说让我刘某人点个菜,那说不用说只有一个菜,那就是莲菜炒肉!
作者:刘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