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交通技术学院 薛柔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引自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
梦想是我们对美好未来的企盼,梦想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动力,梦想是我们走向成功的灯塔。
梦想往往能在一瞬间形成,然而梦想的坚持与践行却是充满挫折。回首学院近50年的发展历程,从1965年宣告成立点燃梦想之光,历经文化大革命被迫停办、1978年恢复办学、1981年迁址永乐、1986年初具规模、1999年获批高级技工学校、2002年升格陕西交通技术学院、2005年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标兵”、2007年年度招生突破千人大关、2012年成功申报国家级中职示范校,一批批交校人,为实现交通教育梦想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倾注了满腔热血,甚至奉献了毕生精力。
梦想总是与成功相互关联,而成功则是一个广泛的话题。“了却君主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志士心中的成功。“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是伟人心中的成功。翻开交校人的档案,我惊奇的发现,不同时代的交校人对成功的诠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秦湘群,2004年退休,现已至古稀之年,妻子廖巧庆也是交校的老教师。
1984年,秦湘群调入学校公路系工作,时值学校迁址永乐的初期建设时期。他不仅是教师还兼任学校基建科技术组长,配合冶金建筑设计院完成迁建项目的全部施工设计,并兼任施工监理。在两栋学生宿舍楼建设过程中,他一丝不苟,按照施工图一项一项对工程质量、单价等注意核实查对,为工程挽回了14万元开资。迄今,学生楼还在正常使用,没有出现工程质量问题。
在教学中,秦湘群更是倍加努力。1985年下半年,学校开办2个公路施工培训班,也就是现在的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的前身。由于教材、设备、师资力量都极端困难,秦湘群“受命于危难之间”,担任了公路教研组长,开始了他的“破冰之旅”,并挑起了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的“大梁”。
是他,放弃了寒假休息,冒着深冬刺骨的寒风,在火车上一站就是19个小时,赶到山东德州,为学生买回教材。
是他,由于连续多日奔波劳累引发急性肾炎,躺在病床上,却还在精心筹划着公路专业的教学计划,休息几日又坚强的站在了讲台上。
是他,带领公路专业教师十几次奔赴陕北、陕南等地参加社会实践,提高专业水平,从不叫苦喊累。
经过秦湘群等一辈人10多年的努力,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从“一穷二白”跃升为交通部级重点专业,成为陕西省名牌专业。秦湘群本人也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劳动模范”称号。
张德卫,70后,1993年毕业留校汽车系任教,妻子乔敏是校督导室的干事。
20多年的教学历练,使张德卫成为交校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全国性技能竞赛。由于地区差异,好几次全国大赛比赛用车,在北方省份是闻所未闻,更不要说见过。没有同型号的车辆设备,他自己就到旧货市场去“淘”,没有维修技术资料,自己就对照设备边练习边画电路图,比赛时一对比,竟然和厂家维修手册几乎没有差别。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德卫带领师生在全国技能竞赛中屡战屡胜。同时,他还利用课余时间自制加工了多个教学实训台,既实用又为学院节省了资金,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他本人,被厅党组评为全省交通运输系统首届“十大杰出青年”,被人社部评为“全国职业教育优秀教师”。2013年又被省人社厅评为汽车维修专业带头人。
康高峰,80后,2008年毕业留校,汽车维修专业实习教师,妻子孙玥洋在校培训处工作。
这个来自礼泉农村的小伙子身上没有80后的娇气傲慢,没有80后的眼高手低,更没有80后的自以为是、贪图享受。近年来,由于技校学生文化程度低、自制力差,学生管理工作成为最让人头疼的问题,班主任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无人问津,康高峰却主动请缨,起早贪黑、认真负责的当上了汽修班班主任,一当就是6年。钳焊0607班,以前是学校里公认的班风最差的班级,康高峰接手后,“擒贼先擒王”从班上的“刺头”着手,整顿班风,仅仅一个月时间,全体学生就立志要改头换面并将班歌改为《从头再来》,班风、学风齐头并进,很快综合考评也排在了全校前列。
繁忙琐碎的班主任工作丝毫没有影响康高峰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在教学中,他一丝不苟的为学生讲解汽车维修的每一个环节,并制作课件、开展专业知识竞赛,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他还多次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提高专业技能。在2012年全国交通教育系统师生技能竞赛“上海大众杯”汽车专业决赛中康高峰荣获个人二等奖,在2014年全省职业院校(中职组)技能大赛中一举夺得汽车维修基本技能项目竞赛一等奖,为交校的80后们树立了榜样。
秦湘群、张德卫、康高峰,他们是不同时代的成功的交校人。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惊人一致的以校为家、默默奉献?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惊人一致的满腔热血、奋斗不息?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惊人一致的迎难而上、决不退缩?
是那个共同的梦想——交通教育梦,激励着他们砥砺前行!